大姐說故事又來啦~~
已經第幾集了?拍謝……我忘了……算了,也不重要。
更正:第10集。
這次來說說爛泥的故事^^~
池底淤泥的概念:
有很多池子,池底都有一層厚厚的底泥。
一顆芭樂吊下去,魚兒搶食,都能看到底泥滾起來,周圍水色瞬間混濁的情況。
這樣的池子,了解底泥,就很重要。
底泥,通常都會很鬆軟,沒有滾起來之前,其實餌落底後,是有可能會陷進去底泥裡的,魚會找不到你的餌,所以通常爛泥底池,倒折完全貼底的釣法,會毫無用武之地。
爛泥底池,開釣前,鈎子掛個橡皮擦“測水深”的動作,非常關鍵。
高手不會只測飽線拋竿點,您一定會看到高手到處拋、四處拖著浮標走,要幹嘛?
答案是“找洞”(比較深的位置)!!
為什麼要找洞?
爛泥底,若一直操同一個位置,多少一定會有一種好像越釣越深,浮標目數越來越少的經驗吧?
原因就是底泥滾起來了,一直操同一個點,魚兒搶食,魚越滾,飄浮起來的底泥就越多,自然那標點就會越來越深。
一開始就找洞,要的就是有人已經操過的點,底泥已經被清過,池底會比較乾淨,餌落在洞內,比較不會陷入底泥,也比較不會有太多滾起來的底泥,導致魚找不到你的餌。
所以事先找洞,很關鍵,通常至少會找兩、三個,然後“輪流”去操那些洞。
為什麼要輪流去操?
俗話說,幾類康顧厚叼,昧輸嗯甲洨。
一個洞顧好,怎麼也不會輸到那去,底泥池這道理,並不適用。
因為即使是找好洞了,洞內仍然會有底泥的,多少會有過芭樂吊下去,就看到底泥很滾,明明就有魚,但就是不咬,都要等個一、兩分鐘(或竿),才會突然咬起來的經驗吧?
原因就是底泥滾起來時,魚會找不到餌,要等待滾起來的情況略為降低,水色混濁狀態降下來了,魚才找的到你的餌的。
同一個標點,一直操,滾起來的情況太過嚴重,拉個幾條,就會發現咬度會瞬間停掉,再吊再多芭樂也很難操的起來,甚至是越吊芭樂越死越沒號的情況。
理由也很簡單,就周邊都是滾起來的爛泥,相當於人突然周邊都是髒空氣,食慾都沒了,味覺會變差,爛泥很多都是魚大便……氣味不會好到那去,你也不會想在廁所吃東西吧?魚當然就不會靠上來了呀。
所以要讓那個洞休息,是很重要的一個動作,輪流操不同的點,讓洞休息一下,底泥滾起來的情況重新沉澱下來,再回去操,就又能再拉好幾條。
底泥滾起來時,還有一個情況,是重新落下的底泥,會淹沒您的魚餌,跟陷入爛泥裡是一樣的,魚會找不到你的餌(尤其冬天繡花餌很小),這情況,您會發現郎一下浮標,拖動一下魚餌,像抖掉灰塵那樣抖掉重新落下的底泥,魚才會吃。
通常出現要郎才會吃,就是餌被重新落下的底泥,淹沒了,同樣這時就需要適時的換洞操,才會吃的比較快。
適時換洞操基本就是操爛泥池的訣竅。
另外爛泥池,魚很容易會有特殊的口癖,通常都會比較重口味。
為啥?因為您吊下去的餌料(芭樂、魚餌),同樣會有陷進去爛泥裡,或被重新落下的爛泥覆蓋,就這麼埋在爛泥裡了。
在爛泥裡發酵、發酸,待下一次有人操,重新被滾起來,魚無法分辨新舊,搶食的時候那管那麼多?先搶再說,越是老魚,吃越多被翻起來酸臭掉的餌料。
更何況有很多香精,本身氣味是會留在池底很長一段時間的,例如黑的東西(黑雞膏)、香虎,自然吃多翻起來酸臭餌的老魚,久了都會有特殊口癖。
而且天氣越熱,發酵的越快,這情況就越明顯。
夏天越吃越酸的情況,很多都是這麼來的。
就看那池什麼東西(香精、或某牌的粒子)用的人多(會留池底一段時間或經常留在池底的東西),那個東西就越有效。
反向思考:類似廁所芳香劑,除臭(例如早期的熊熊……)、提升食慾的東西(例如喇叭、中藥),抑或是氣味擴散快、濃郁香氣的東西,自然在那爛泥池,也會比較吃香的。
PS:補充說明一下~~
爛泥池,腳邊(斜坡上)通常都會很咬、非常咬,原因也很簡單,就是因為“乾淨”,邊上無泥呀。
經驗、經驗,以上純屬個人經驗法則,僅供參考,若有不足,歡迎各路大師幫忙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