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正所謂(釣無定律)
釣魚本來就是一種面對未知的樂趣,誰都無法精準、準確的說今天咬不咬,魚怎麼吃餌,吃什麼餌,池裡沒魚講再多都沒用阿
而釣魚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標準
釣走鉛標準嗎?火車籠標準嗎?,倒折標準嗎?
反問,那這些又有什麼不標準了
無論是走鉛、火車籠、飄釣、倒折、釣岸邊…..等 都是人想出來的辦法,只為了可以釣到魚
只要不是老闆禁止的,而可以釣到魚都是好方法不是嗎
經驗分享是分享今天作釣的過程,遇到的問題,而你解決問題的方法,如果你的辦法都用盡了,都無法解決問題,那大家看到這些後再分享自身經驗一起討論研究與參考
而不是丟問題讓大家去思考討論,因為很多條件是只有你知道
釣竿幾尺(釣9~21的咬況都不一樣)
母線材質線與線徑大小(尼龍、PE、還是什麼材質,1.5號?2號?2.5號?3號)
子線材質與線徑大小(尼龍、PE、還是什麼材質,0.4號?0.6號?1.0號?2號)
鈎子大小粗細(繡鈎、關東、伊勢尼、伊豆、幾號鈎等)
浮標(標型:棗型、細長身形、綜合型,吃鉛大小等)
餌料(粉餌、肉餌、拉絲、水母、黏巴達)
香精(市面上很多種,加了什麼呢)
最重要的是操作,每個人的操作方式都不一樣,就算釣組餌料都一樣,不同的人操作方式不一樣,呈現的咬度也會不一樣。
以上很多條件加總都會影響當天的吃餌狀況(前提魚池要有魚)
釣魚好玩就是這些的變化,今天的釣組餌料位置很咬,但是隔一天再來變不咬了,原因是什麼呢?沒魚了?還是換口味了?還是浮標鉛失準了?天氣狀況等因數可能會影響魚的就口意願這個時候就是變化的時候,
怎麼變化?因人而異,因為經驗不同,判斷能力也不同,這就是每個人的功夫了
功夫放出來是自己去體會與實驗,才是進步的捷徑,而也要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調整
總結:釣無定律,沒有對錯,只要可以釣到的魚的方法都是好方法,只要不是違反人家規定的就好。
#好文分享
#不要為了正事耽誤釣魚